“我已经一周多没碰电脑,手机就能解决一切。”3G门户总裁张向东曾经如是表示。
如今,手机已经逐渐由单纯的通讯工具发展为媒体内容的主要载体之一,网站建设以它为代表的“第五媒体”的概念正在盛行——第五媒体正在改变着人们的日常生活。
第五媒体并不遥远
何为第五媒体?
在中国新闻文化促进会日前发布的《第五媒体行业发展报告》中,将第五媒体定义为:基于无线通信技术,通过以手机为代表的移动终端,展现信息咨询内容的媒介形式。
与其相对应的,报纸、杂志等“第一媒体”、广播“第二媒体”、电视“第三媒体”和PC互联网“第四媒体”。
其实,对于很多人来说,第五媒体并不陌生,手机作为移动终端早已普及——数字显示,截至2010年10月底,中国手机用户规模已达8.42亿用户,覆盖了超过60%的人口。截至2010年6月,中国手机网民的数量达2.77亿,已经接近PC互联网3亿多的用户基础。由于受众基础广泛、传播范围广、影响力较大,手机媒体已经是广受关注的社会主流媒体之一。
第五媒体上传播的内容也并不神秘。如今,手机报发展得相当成熟,有了一亿多用户,用付费的形式点播手机视频也越来越被人们接受。更重要的是,手机可以让人随身携带,并且可以随时联网。以iphone为代表的新一代智能手机以更加完善的功能著称,更像是一个可以放入衣兜的电脑。
根据《第五媒体行业发展报告》,目前智能手机市场发展迅速,随着iphone的流行、Android手机市场不断成长,手机用户对智能手机的认知度和使用度大大增加。
除了智能手机,其他基于智能操作系统的移动终端、如移动互联网设备MID、上网本、小尺寸平板如ipad等,也是百花齐放,为第五媒体提供更为丰富的终端载体。
据DCCI的数据,2013年智能手机的出货量将与普通手机的出货量持平,达到2.4亿部,而到2015年,智能手机的出货量达到4.8亿,占据主流出货市场。预计到2015年,中国市场手机用户将达到13.8亿,手机网民达到10.6亿,在规模上成为“第一媒体”。
媒体融合成必然趋势
媒体的融合经常会产生令人惊喜的“化学反应”。多媒体的出现并没有让阅读这种获取信息的方式消失,而是让它更加丰富多彩。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阅读都是相对私人化的工作,而互联网的出现使大范围分享成为现实。从以前的博客,到现在的社交网站,轻点鼠标,你就能把自己邂逅的精彩段落与身在异地的朋友分享。第五媒体出现后,即时的分享又赋予了阅读更多的快感。
在“第五媒体发展论坛”上,媒体人正在思索的主题之一,就是如何在第五媒体上实现前四代媒体的完美融合。
媒体融合的观点其实在互联网的时代已经提出。手机智能化的趋势也为第五媒体成为可融合其他媒体的“富媒体”提供可能。当然,融合不是取代,而是尽可能地把优点相加。正如《经济日报》原总编辑艾丰所说:“我们现在要探讨的不是第五媒体如何替代原有媒体,而是在第五媒体崛起之后,这五种媒体之间将出现怎样的最佳的组合和最佳的整合和融合。”
在媒介融合中,传统媒体很大程度上扮演内容提供者的角色,但简单地把传统媒体“黏贴”到手机上并不能够解决问题。“新的媒体承载了传统的内容,并使年轻人能够接受,这是一个新的命题。”Frost Sullivan中国区总裁王煜全说。
北京维旺明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创始人CEO韩颖向论坛与会者演示了与ipad融合的报纸,令人耳目一新。“在PC互联网上读报纸,我们常感觉完全没有把报纸给融合进来,现在我们也可以用另外一种方式,把报纸的整体效果做进来,可以看版面,可以翻页。它仍然是一种报纸。那字看不清楚怎么办呢?你想看哪一段,你就可以点这一段的标题。除了看图,还可以看更多的细节。”
此外,由于第五媒体的承载终端和应用形式与传统媒体有很大区别,因此第五媒体拥有其他传统媒体和互联网等新兴媒体所不具备的独特特点。在一些专家眼中,第五媒体又可以被称作“社会化媒体”。优士网首席产品官、联合创始人张月这样定义社会化媒体:一种给予用户极大参与空间的新型在线媒体,以UGC(用户产生内容)和互动性为特征。
不过,业内人士也表示,第五媒体仍旧是媒体,怎样提供更多更优质的内容将是第五媒体发展的关键因素。通过对传统媒体精品内容的“手机化”,加上标注和分享,将能使用户更好地享受媒体融合带来的良好体验。
此外,媒介责任感是所有媒体不可避免的话题,怎样在新媒体上实现媒体的传统使命也是专家关注的问题之一。
小小手机,可传达大千世界。人类已经进入“拇指时代”,第五媒体的发展状况激动人心。但由于第五媒体的产业发展刚刚起步,北京网站设计政策法律上还存在很多风险,在如何防范虚假信息传播等规范领域,如何利用社会关系网络等应用开发领域,广州做网站公司还都处于探索阶段。业内人士也表示,相信随着技术的成熟和相关政策法律的完善,第五媒体将给越来越多的人带来便捷、精彩的生活体验。
(发布时间:2013-02-20 14:34)